原創歌劇《可可西里》帶來守望高原凈土的生命詠嘆調
由中央歌劇院與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制作的原創歌劇《可可西里》將于11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首演,帶來守望高原凈土的生命詠嘆調。11日,該劇主創齊聚中央歌劇院,揭開這部歌劇的神秘面紗。

原創歌劇《可可西里》海報。 中央歌劇院供圖
歌劇《可可西里》講述了一段蕩氣回腸的守護史詩:定居北京的記者央金梅朵為調查藏羚羊盜獵真相返鄉,途中與退休民警父親扎西及徒弟們相遇,卻陷入盜獵團伙的圍困。危急時刻,巡山隊長索南多杰率隊解救眾人。當盜獵團伙計劃在太陽湖對產仔藏羚羊展開屠殺時,索南多杰毅然帶巡護隊前往阻止,最終在保護藏羚羊的戰斗中英勇犧牲,用生命踐行了守護誓言。多年后,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保護站巍然屹立。
“如何對待生命,是這部歌劇想要探討的主題”,導演施晶芙介紹,區別于一般現實主義歌劇,動物和它們的象征意義貫穿故事發展,比如索南多杰對應著金雕,央金梅朵對應著藏羚羊,盜獵者頭目對應著藏狼,一位朝圣者猶如可可西里神山的化身,“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內在聯系,讓觀眾感受到人類與動物一樣,都是大地的孩子。”同時,以“偶”來表現小藏羚羊等動物形象成為劇中一大亮點。

演員們在發布會上帶來片段表演。 中央歌劇院供圖
舞美設計常煒以“山的血脈”為核心意象,“舞臺上山體的肌理來自血脈的形態,當燈光透過半透明的材質時,山體內部的紋理會像血液一樣流動。那一刻,山不是冰冷的石頭,她像一位母親,在沉默中呼吸,包容、守護著一切生靈。”
作曲吳立群廣泛搜集藏族民歌素材,把青海玉樹山歌、藏族龍頭琴彈唱、江孜踢踏舞等音樂元素融入歌劇創作,在民族音樂與傳統歌劇手法之間尋找平衡,使作品既扎根民族沃土,又具國際視野。
強大的主演陣容也為這部歌劇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。男高音李爽、卞佳平飾演索南多杰,女高音尤泓斐、阮余群飾演央金梅朵,男中音金川、陳淼飾演韓巴雜,男低音宋灃潤、男中音於敬人飾演扎西大叔。該劇由中央歌劇院、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制作,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“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”重點扶持劇目及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