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活黨建“鄰聚力”多元共治“零距離”
近年來,宿松縣二郎鎮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,依托鎮黨委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,聚焦省際邊界治理難題,創新構建“皖鄂紅紐帶·平安合事點”治理平臺,推動跨省聯動從“物理相鄰”走向“化學融合”。
搭建“合事點”平臺,夯實跨省共治“橋頭堡”。主動與湖北省黃梅縣停前鎮對接,聯合共建“黃宿界嶺合事點”。堅持“政府主導、警司聯動、群眾參與”原則,有效整合兩地綜治、公安、司法等多方力量資源,高標準建設信息員工作室、聯合調解室、群眾接待區等功能性場所,實現群眾訴求“一站式”受理、矛盾糾紛“一體化”調處。今年10月,界嶺村居民湯某某因與停前鎮村民的經濟糾紛未獲妥善解決,情緒激動,并在網絡上發表爭議言論。村治保主任詹地洪敏銳捕捉到風險后,立即啟動跨省聯動機制,聯合停前鎮綜治中心、派出所及村干部,在“合事點”內組織聯合調解,最終促成當事人達成明確的還款協議,成功將一起可能激化的跨省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。自平臺運行以來,已累計成功調處各類省際糾紛30余起,調解成功率高達100%,群眾滿意率顯著提升,切實將“合事點”打造成為了邊界矛盾的“終點站”。
創新“聯動式”機制,織密邊界治理“一張網”。圍繞“信息互通、資源共享、糾紛同調”目標,二郎鎮深化“警司聯動+四聯機制”,推動建立跨省糾紛分級調處、聯席會議、聯合巡查等制度,實現“小事就地化解、大事協同處置”。通過組建由黨員先鋒、“五老”人員、鄉賢等組成的專業化調解隊伍,推廣“金波調解工作室”等特色模式,有效提升了解紛的專業性和公信力。針對復雜矛盾實行“一事一專班”包案化解,確保責任到人、一抓到底。今年以來,已成功化解8起跨界糾紛,收集群眾意見建議24條,形成“1+1>2”的治理合力,推動邊界治理從“分治”邁向“合治”。
強化“源頭式”預防,筑牢法治善治“防護墻”。二郎鎮堅持把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融入“合事點”日常功能,依托法治夜校、專題宣講等形式,常態化開展防溺水、反電詐、禁毒、交通安全等宣傳,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。今年以來,已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40余場,跨界治安案件發生率同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。“法治夜校進邊界”等活動的持續開展,不僅普及了法律知識,更促進了兩地文化的交流與情感的融合,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省際邊界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和群眾基礎。
“合事點”不僅是化解矛盾的平臺,更是聯通民心、融合區域的紐帶。下一步,二郎鎮將持續深化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,拓展“合事點”在普法宣傳、文化共建、民生服務等方面的功能,不斷豐富“二郎實踐”,為推進省際邊界地區共建共治共享提供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樣本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