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“聽話”就用剪刀扎?托老所還是害老所
近期,發生在雞西市雞冠區一家名為“曉波托老所”內的“虐老事件”,引發輿論廣泛關注。相關網傳的視頻顯示,該起虐老事件發生于今年9月13日。監控視頻里,該托老所內一名女護工手持剪刀,不斷在一名老人面前揮動。(11月9日《大河報》)
視頻中描述稱,護工用剪刀扎傷了老人手部,并致手部傷口化膿感染。在視頻圖片里,老人左手手背有明顯傷痕,且已出現紅腫情況。針對網傳視頻內容,紅星新聞記者11月8日聯系上涉事的“曉波托老所”,該機構負責人王先生向記者證實:“的確有一名護工手持剪刀傷害了老人。”這不僅讓人心酸、心寒,更讓人憤怒。
實際上,服務老人,不僅要有一般的行業標準與職業規范,還尤其需要一點孝心,乃至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。唯有如此,才有服務老人不可或缺的耐心、周到、細致。換言之,養老機構,其實并不只是一個商業性的營利機構,更是一個有著公益慈善性質的福利機構。“托老所”的工作人員,應該更加地敬老尊老愛老,否則,也就失去了開辦托老所的資格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,2024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031萬人,占全國總人口的22.0%。這是中國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億,標志著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速。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2023萬人,占總人口的15.6%,65歲及以上人口撫養比達22.8%。據此測算,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“銀發市場”,其中當然蘊藏著巨大的商機。而養老機構更應該有著廣闊的市場。但其中的良莠不齊,已是不爭的事實,“不‘聽話’就用剪刀扎”并非偶然。
顯然,社會興辦養老事業的熱情應該鼓勵,但政府無疑應該起到主導作用,比如養老機構,在抬高準入門檻的同時加強監管,讓“敬老院”“福利院”“托老所”名符其實。而在目前大多數老人養老金并不多,養老機構普遍面臨費用緊張的情況下,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扶持,公共財政予以適當的補助。如此多管齊下,才能培育、發展充滿愛心的養老事業,營造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社會氛圍,老人們才能健康快樂地老有所養、老有所享。




